王力先生在《中国语法理论》下册(1944年)和《中国现代语法》下册(1945年)中,都讲到“说出相近的两个数目,以表示大概性”是汉语“颇特别的说法”。词例分为两系,一系是“两三”“七八”之类,不止一个;另一系是“习惯上只有‘三五’的说法。‘五七’‘六八’‘七九’之类都不成话。”
吕叔湘先生有《语法札记》(1944一1947年)一文,第九条是《五七》,文中说:“王先生这个话是按现代北京话的语法说的,事实上确是这样。可是在早期的白话里曾经有过‘五七’的说法,几乎和‘三五’一样的普通。”文章示证之后,又进一步说:“要把这个概数的泛概性再扩大一点,还可以连缀三个数字来表示,而实际上也只有从三到七的例。”所举书证是《水浒传》的一例,另及它的变体“三五六”一例。
可是,用递升的三数连缀以表示较大的泛概性,我们发现还有“三六九”一词。例如:
一曼荼罗(按,佛教密宗所言的“道场”或“坛”)中不得同时为三六九人灌顶。盖如来密意,阿阇梨不释所由。(大日经疏卷四)
宗元,宗元!我和你两人文章,三六九比势:我有王泥水传,你便有《梓人传》。(牡丹亭六折)
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,你们就这么三六九等儿的了!难道从此以后再没有求着我的事了?(红楼梦第一七十五回)
同是拉车的,为什么有三六九等呢?(骆驼祥子第13页)
《大曰经疏》为唐代一行所撰。据密宗教规,例句实言同时行戒礼的不得超过三人,言“三”而上缀六、九,正是欲否定这种更大的泛概性。“三六九比势”即半斤八两,势均力敌之意,句亦概说你有多少本领,我也有多少本领。后二例的语源固然与“九品”的古制有关,但“九”已是虚化为拟分等之多,难以落实九等各为何者。于措词却是言九而下陪三、六,与《大日经疏》的相反。但两者又都是在泛言多数的本义之外,附加一种修辞趣意:连缀的三数间依次有等差关系。这又与“三五七”中亦是等差关系相同。
今陕甘老年人口语仍有“三六九”之用。如言:“我三六九不断地到他家去。”“街上去看热闹的人,三六九的多,一群接一群。”
(原载《中国语文》1989年第4期)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丑丫头变身校花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——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名门贵妻:误惹亿万继承人 不是公主的公主 中医学 风水密码 豪门换换爱:傲娇男攻略 不死武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和天使一起成长 孩子的未来,最有价值的投资: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妖妃,逮住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经济法 神秘帝少:追爱赌神邪妻